欢迎来到鲁泽科技平台
问题答疑
精品课程
全部课程
学习中心
更多
精品课程
全部课程
学习中心
数图资源
智汇大讲堂
扫码下载Android
扫码打开微信小程序
教师登录
学生登录
精品课程
全部课程
学习中心
教师登录
学生登录
首页 - 课程列表 - 课程详情
返回
影像中的人类学
课程类型:
选修课
主讲教师:
朱靖江
课程来源:
中央民族大学
建议学分:
3.00分
课程编码:
xtzx0139
课程介绍
课程目录
教师团队
第一讲 光影联姻:人类学与影像的百年恋情
s
1.1光影联姻(1)——什么是人类学
(8分钟)
s
1.2光影联姻(2)——人类学的起源
(8分钟)
s
1.3光影联姻(3)——人类学的学科体系
(6分钟)
s
1.4光影联姻(4)——人类学的学科特点
(5分钟)
s
1.5光影联姻(5)——什么是视觉人类学
(5分钟)
s
1.6光影联姻(6)——可视的人类文化
(5分钟)
s
1.7光影联姻(7)——视觉人类学的学术定位
(6分钟)
s
1.8光影联姻(8)——早期文化的视觉表达
(4分钟)
s
1.9光影联姻(9)——英国人画笔下的中国人
(4分钟)
s
1.10光影联姻(10)——中国人画笔下的英国人
(4分钟)
s
1.11光影联姻(11)——机械影像的诞生
(3分钟)
s
1.12光影联姻(12)——摄影和绘画的认知差异
(3分钟)
s
1.13光影联姻(13)——电影的发明
(4分钟)
s
1.14光影联姻(14)——走向田野的人类学
(4分钟)
s
1.15光影联姻(15)——电影与人类学的历史性相遇
(4分钟)
第二讲: 图腾先祖:用影像记录人类文明的先行者
s
2.1图腾先祖(1)——19世纪末的拯救人类学
(6分钟)
s
2.2图腾先祖(2)——用影像拯救文明
(4分钟)
s
2.3图腾先祖(3)——爱德华•柯蒂斯生平
(3分钟)
s
2.4图腾先祖(4)——《北美印第安人》
(3分钟)
s
2.5图腾先祖(5)——爱德华•柯蒂斯摄影的人类学价值
(2分钟)
s
2.6图腾先祖(6)——爱德华•柯蒂斯的历史贡献
(4分钟)
s
2.7图腾先祖(7)——早期民族志电影《在猎头人的领地上》
(4分钟)
s
2.8图腾先祖(8)——《在猎头人的领地上》的人类学价值
(3分钟)
s
2.9图腾先祖(9)——如何评价柯蒂斯的影像作品
(5分钟)
s
2.10图腾先祖(10)——阿尔伯特•卡恩与地球档案
(5分钟)
s
2.11图腾先祖(11)——阿尔伯特•卡恩的历史贡献
(4分钟)
s
2.12图腾先祖(12)——《青草:一个民族的生活之战》
(3分钟)
s
2.13图腾先祖(13)——罗伯特•弗拉哈迪生平
(5分钟)
s
2.14图腾先祖(14)——《北方的纳努克》及其创作方法
(5分钟)
s
2.15图腾先祖(15)——本讲小结
(2分钟)
第三讲 百家争鸣:影像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与代表人物
s
3.1百家争鸣(1)——视觉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
(6分钟)
s
3.2百家争鸣(2)——玛格丽特•米德简介
(3分钟)
s
3.3百家争鸣(3)——米德在巴厘岛的人类学影像记录
(3分钟)
s
3.4百家争鸣(4)——米德的影像研究方法
(4分钟)
s
3.5百家争鸣(5)——米德在视觉人类学领域的奠基人地位
(6分钟)
s
3.6百家争鸣(6)——战后人类学研究范式变迁
(9分钟)
s
3.7百家争鸣(7)——约翰•马歇尔简介
(7分钟)
s
3.8百家争鸣(8)——《猎人》与马歇尔的民族志电影成就
(8分钟)
s
3.9百家争鸣(9)——蒂莫西•阿什的民族志电影
(7分钟)
s
3.10百家争鸣(10)——蒂莫西•阿什的学术成就
(4分钟)
s
3.11百家争鸣(11)——罗伯特•加德纳简介
(3分钟)
s
3.12百家争鸣(12)——《死鸟》与《极乐森林》的学术价值
(8分钟)
s
3.13百家争鸣(13)——让•鲁什的民族志电影创作
(3分钟)
s
3.14百家争鸣(14)——分享人类学与真实电影
(8分钟)
s
3.15百家争鸣(15)——视觉人类学的学术特征
(6分钟)
第四讲 中国风范
s
4.1中国风范(1)——中国视觉人类学发展三阶段
(3分钟)
s
4.2中国风范(2)——方苏雅的云南摄影
(4分钟)
s
4.3中国风范(3)——方苏雅摄影简介(一)
(3分钟)
s
4.4中国风范(4)——方苏雅摄影简介(二)
(2分钟)
s
4.5中国风范(5)——方苏雅摄影的历史价值
(3分钟)
s
4.6中国风范(6)——约瑟夫•洛克的在华经历
(4分钟)
s
4.7中国风范(7)——约瑟夫•洛克的摩梭人摄影
(4分钟)
s
4.8中国风范(8)——中国早期纪录片导演孙明经
(3分钟)
s
4.9中国风范(9)——孙明经纪录片作品《西康》
(3分钟)
s
4.10中国风范(10)——摄影师庄学本
(3分钟)
s
4.11中国风范(11)——庄学本摄影简介
(3分钟)
s
4.12中国风范(12)——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背景
(4分钟)
s
4.13中国风范(13)——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过程
(3分钟)
s
4.14中国风范(14)——文化救险与复原重建
(6分钟)
s
4.15中国风范(15)——影像重访与对话
(4分钟)
s
4.16中国风范(16)——视觉人类学在1980年代舶来中国与生根发展
(5分钟)
s
4.17中国风范(17)——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
(8分钟)
s
4.18中国风范(18)——影视机构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
(5分钟)
s
4.19中国风范(19)——独立电影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
(5分钟)
s
4.20中国风范(20)——本讲小结
(3分钟)
第五讲 田野灵光
s
5.1田野灵光(1)——何为影像民族志
(5分钟)
s
5.2田野灵光(2)——当代视觉文化的转型
(6分钟)
s
5.3田野灵光(3)——影像民族志的学术特征
(8分钟)
s
5.4田野灵光(4)——视听语言
(8分钟)
s
5.5田野灵光(5)——客观记录与主观建构
(6分钟)
s
5.6田野灵光(6)——影像深描
(6分钟)
s
5.7田野灵光(7)——影像赋权
(6分钟)
s
5.8田野灵光(8)——影像民族志的伦理
(6分钟)
s
5.9田野灵光(9)——影像民族志的创作方法
(5分钟)
s
5.10田野灵光(10)——分享人类学
(4分钟)
s
5.11田野灵光(11)——本讲小结
(2分钟)
第六讲 土著影像
s
6.1土著影像(1)——人类学的表述危机
(8分钟)
s
6.2土著影像(2)——海外社区影像实践
(9分钟)
s
6.3土著影像(3)——中国DV影像的兴起
(6分钟)
s
6.4土著影像(4)——社区影像教育项目
(5分钟)
s
6.5土著影像(5)——吴文光与村民影像计划
(3分钟)
s
6.6土著影像(6)——乡村之眼计划
(7分钟)
s
6.7土著影像(7)——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
(9分钟)
s
6.8土著影像(8)——社区影像的主要价值
(6分钟)